今天就针对中考新政,给大伙做个解析~
第一,2022年中考起,上海各高中招生分为3个批次: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统一招生录取。
下面,大家先来对各招生方法依次做个解析,然后再来剖析下新政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
1、3种招生方法
1、自主招生(市重点、特点普通高中)
全市自主招生人数规模,不能超越全市普高招生计划总数的6%。
自主招生录取的话,和现有自招录取模式应该没变化,只不过自招比率大大减少了!
所以,自主招生这块没特别需要讲到的地方!
2、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
这部分内容算是这次中考改革的重点内容,需要大伙好好理解!
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占到市实验示范性高中招生总计划的50%-65%。
下面需要将市重点分成两类来讲明: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区属市实验示范性高中!
直白的讲:四校、上师大附中就是委属高中,徐汇南模、闵行七宝等是区属高中。
1、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
招生占比:名额分配占招生计划总数的65%。各区能拿到多少名额,取决于各区当年中考报名人数占全市中考报名人数的比率。
各区拿到的名额分配办法:分配到区占80%,分配到校占20%。
具体可以看下这个例子,非常不错理解:
招生占比: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50%-65%
分配比率:分配到区占30%,分配到校占70%。
这里重点讲解一下:①名额分配到区的30%,其中分配到本区只有5%-10%,90%-95%会分配到外区;②名额分配到校的70%,这里的名额是分配到本区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
所以,区属市重点高中的名额分配,会更倾斜于本区的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到校达成“全覆盖”:确保区内每一所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至少获得区内每一所市重点高中1个名额。
志愿填报:
1个名额分配到区志愿+1个名额分配到校志愿。
其中,名额分配到校志愿,只限于不选择生源学校符合中考报名要求的该校在读满三年应届初中三年级学生填报。(中间转学的不符合条件~)
录取办法:招考机构依据考生志愿、中考总分进行排序,对达到“名额分配”相应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招生计划1:2的比率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投档,参加考试报名学校组织的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学校综合考查。
至此,名额分配这块基本讲完了!
3、统一招生录取
15个统一志愿+1个征求志愿,这部分基本跟旧中考的1-15志愿相同,没什么好说的!
1、委属高中名额分配,各区能拿到多少名额?(以四校为例)
不少父母比较关心,四校招生计划中,名额分配占到65%,自己所在区或学校能拿到多少名额?
大家以2020年各区一模人数作为参考,根据新政的策略,给大伙计算出各区拿到四校名额,供大伙参考~
各区获得的四校名额,其中80%分配到区,可以说大头是由全区学生角逐。个人怎么看,四校将来的角逐激烈程度,不亚于现有些零志愿。
想通过名额分配进入四校:浦东/闵行/宝山等考生大区的尖子生优势比较明显,长宁/崇明等考生人数较少的区,因为名额较少,尖子生角逐会比较大。
2、区属高中名额分配到校,公办菜中迎来春季?
区属高中名额分配到校,保证每一个不选择生源的初中,都至少获得本区市重点高中的一个名额,可谓是雨露均沾。
以徐汇为例,本区市重点高中有南模、位育、市2、南洋,任何一所本区初中,都能至少获得这几所高中的1个名额。
这个政策,最大获益者无疑是大伙口中的“菜中”。由于至少有1名学生,可以被本区的每一所市重点高中录取,菜中“鸡头”要翻身了。
3、拿到名额,并不意味必然会被录取?
第一,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是有最低控分线的,你需要得达到这个分数线!不过,这个控分线一定不会非常高!
接着,会依据中考成绩,根据1:2比率筛选出考生进行综合考查。假如某初中获得某高中分配到校名额2人,则让4人入围高中综合考查。
最后依据中考成绩(满分750)+学校考查询成绩(满分50),得出学生的总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录满即止。这个环节,会有一半人被淘汰!
所以,拿到分配到校名额或者到区名额,并不意味必然会被录取,你需要不断闯关才能最后被录取!
4、中考新政对于小升初,有哪些指导意义?
结合父母所纠结的是不是摇民办,这里推荐下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假如孩子是牛娃,目的四校,建议去摇民办。摇中了就算做不了“凤头”,只须四年好好学习,自招、分配到区和裸考也是具备绝对竞争优势
假如孩子一般,有学区房,不主张摇民办。在对口公办,好好努力成为学校头部,争取分配到校名额。
假如孩子一般,没学区房,建议别摇头部民办。如此,你可能完全享受不到中考新政带来的“福利”。
最后,升学君想说的是:无论政策如何变化,提高自己的实力和竞争优势才是非常重要的!切记!
附上一张图了解上海2022年后中考闯关的道路!
图源:看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