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传来,上海交大、复旦正着手筹备改变学生住宿条件,有望在不增加学生额外负担的状况下,为所有宿舍安装空调,一时引得坊间热议。反对声中最响的一句是“学习本是件苦事,装了空调还如何‘苦其心志’?”笔者倒以为,训练青年的渠道多种多样,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为他们送去冬暖夏凉,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当在情理之中。
不少人的大学记忆里都有着“苦熬寒暑”的难忘点滴。但在空调还是奢侈品的年代,这类困难只能克服;而现在空调早已普及,还要让学子忍受严冬酷暑,实在有的说不过去。更遑论每年大学里的考试,基本都安排在冬季最冷、夏季最热的日子。
社会的进步和进步体目前种种新规范的打造健全、新技术的推陈出新,说到底,终极目的是人的舒适度和幸福感。在这个首要条件下,硬要青年通过“零空调”来吃苦,未免有的矫情了。说到体验艰辛、品味甘苦,一年一届的西部支教、平时进行的社团公益服务,哪儿不是上佳平台?刚刚过去的世博会,数万大学生用高强度脑力、体力劳动,践行了“世界在你眼前,大家在你身边”的美好誓词。在这类职位上,青年踊跃争先,相信他们在心灵深处已经收成良多。
为学生宿舍装空调,送去的不止是冬暖夏凉,更是“以学生为本”的真诚表达。对学生来讲,一个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可能比大得几乎看不见人烟的校园、漂亮得好似宫殿普通的教学楼,意义愈加重大。当然,装了空调后,还有一系列后续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怎么样引导学生增强节能意识;由于要分摊空调电费,一间宿舍里学生家境又不同,开与不开,产生争执如何解决……笔者相信,这类问题,是成熟的大学管理可以预期和解决的。